
《贖罪》是一部後勁很強的片子,編劇很害,也很殘忍,而簡潔的敘事鏡頭則漂亮的在時限之內完整的呈現了故事,令人感到沈重的同時,卻不感到煩悶--這是極為難得的,特別是它的主題如斯沈重。
其實看預告,便大約知曉情節的走向了:白昂妮是一個有錢人家的小女兒,有一個相差十幾歲的大姐西西莉雅,以及一個大哥。男主角羅比則是白昂妮家女僕的孩子,白昂妮的父親因女僕的丈夫丟下他們,由著惜才的心理而替羅比出錢,讓他與主人的小孩一樣唸了劍橋。西西莉雅與羅比同屆,然而她卻幾乎不與他說話......雖則如此,在一次陰錯陽差的誤會之後,羅比與西西莉雅確認了彼此的愛。而在大哥帶著巧克力鉅子回家作客的那天晚上,白昂妮的雙胞胎表弟逃家,眾人前去搜索時,白昂妮意外的發現她的表姐被強暴了......震驚的白昂妮一口咬定這是羅比犯下的錯,於是,帶著雙胞胎、最晚回來的羅比,最終成了囚犯。二戰的爆發給了羅比一個從軍的機會,他因此遠征法國,而西西莉雅為了此事與家人決裂,到了倫敦擔任護士,一心期盼著與羅比的重聚......。
《贖罪》的場景其實並不多,然而來來回回的切換讓事件與視野分了開來。於是,在一場重複又重複的戲中,觀眾得以看見劇中三個主角所抱持著的深切壓抑:西西莉亞與羅比雙方壓抑著對彼此的好感,情竇初開的白昂妮則或許連她在壓抑著什麼衝動也都無法說清。由是,白昂妮的誤會其實並不是真的誤會,而是亙古以來難解的嫉妒情感。嫉妒讓她難以接受羅比與西西莉雅相戀的事實。姊妹間的年歲差距、白昂妮的早熟(但卻非成熟)乃至於三人之間隱隱浮動著的暗流,都在影像流轉與視野調動之間躍然於螢幕之上。
而跟隨全片,從未停止的打字機聲音則再再暗示了後設的可能。雖然如此,羅比在戰場上的掙扎又是如此鮮明,西西莉亞世故優雅的身軀亦佻達的令人無法去思索其他可能。三人在後半段有次精彩的對戲--那幾乎是圖書館之夜的倒映版:羅比與西西莉雅方才共效于飛,而白昂妮半途殺入。不同的是,七年之後的白昂妮終於懂得了情慾--雖則仍然帶些恐懼。
片子的最後,白昂妮婉婉的道出兩種真實,然而無論如何都已經遲了。遲來的贖罪還有意義嗎?最在乎的人也都不在了。而其他的人只能為此痛惜又或遺憾。片尾那些笑容、擁抱與潔白的浪花(特別是那浪花)不知怎的有些讓我想到《四百擊》。對那瞬間凝結的想像,便是此刻唯一能出現的、最後的贖罪了吧。
*要提一下的,還有裡面羅比行經罌粟花田的場面,不禁讓我想起了卜洛克提及的、法蘭斯的田野。(相簿當了,之後補圖)